ICPC 在北美洲的賽區制度就相對單純了許多。北美賽區總共划分為 11 場區域賽。根據你所屬的大學,只有一個對應的區域賽可以參加。根據區域賽的規模,可能還會有預選賽諸如此類的,是個相當完整的樹狀結構。這幾年由於引入了新的『賽區總決賽』(North America Championship, NAC) 比賽,讓每一個區域賽能晉級的隊伍變得更多了,這麼一來,也能夠增加介於錄取線邊界處的學校們培訓和參賽的動力。
每一個區域賽都會有一些傳統的強校參加。筆者在密西根大學 (U of Michigan) 幫忙培訓過幾屆學生,我們這邊的區域賽需要與有超認真培訓的卡內基美濃大學 (CMU) 和滑鐵盧大學 (U of Waterloo) 比拼。這兩所學校的競賽實力一直都非常強勁。密西根大學則是與普渡大學 (Purdue) 與多倫多大學 (U of Toronto) 一起搶第三名的位置。
美國的大學是這樣的,學生們的課程負擔其實相當大,而課外活動也非常熱絡,學生們無論做什麼事情(課業或課業以外)都非常非常專注,尤其是講究在單位時間內能夠最大化自我成長的幅度。這也導致像是 ICPC 這類型的程式競賽——若沒得獎可能就無法在履歷中呈現這一整年來訓練累積的經驗——相對黑客松 (Hackathon) 等活動來說就沒有那麼吸引人了。
附上某年區域賽後學生們討論題目的照片與還不錯看的水壺。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的關係,除了『賽區總決賽』以外其實還有『賽區準決賽』(North America Division Championship, NADC) 由 11 個區域賽分入四個比較大的區域,然後以同一套題目同時競賽,再依據競賽結果決定哪些隊伍可以晉級 NAC。這個方法似乎某種程度上讓資源較少的區域仍然能有一定數量的隊伍晉級。不過疫情一來,人力物力缺乏,就只好暫停這個準決賽的架構了。